文学资讯

四海共鸣 诗耀星河——记“文明的回响: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开幕式

诗歌搭建桥梁,编织超越时空的纽带

初秋时节,天朗气清。中国现代文学馆院内,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摇曳出漫天的诗意。9月19日,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这里举行。 刚结束西安段活动的中外诗人们,一大早来到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文学博物馆,先参观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展及作家书房展,随后围绕此次国际青春诗会主题“文明的回响”进行座谈。16位诗人在发言中畅...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会议现场 9月19日,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孙业礼,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邱华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李一鸣、何向阳,以及来自拉美15个国家的40位青年诗人与37位中国青年...

四海共鸣 诗耀星河——记“文明的回响: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开幕式

四海共鸣 诗耀星河——记“文明的回响: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开幕式

“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千年前,大唐以开放包容之姿吸引八方来客,那时的长安是世界文化的汇聚地,李白、杜甫、王维、高适、岑参、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张若虚等诗人在这里以青春才气、锦绣诗篇及伟大抱负,创造了璀璨夺目的诗歌黄金时代。如今,在十三朝古都西安,一场跨越国界的青春诗会——“文明的回响: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

《泰兴号》英文版在亚马逊上线:向世界讲述海上丝路故事

《泰兴号》英文版在亚马逊上线:向世界讲述海上丝路故事

近日,长篇小说《泰兴号》的英文版《The Porcelain Maker’s Daughter》(《瓷窑主的女儿》),由eBookPro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球最大电商平台之一的美国亚马逊上线销售。《泰兴号》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于强创作,汪桂平将其翻译为英文。该书英文版的推出,为英语读者了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新的窗口。 《泰...

同一片天空,同一种凝望

同一片天空,同一种凝望

活动海报 首届中意诗歌节开幕式现场 9月2日下午,首届中意国际诗歌节暨国际青年文学共读活动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书店正式开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意大利国际地中海和东方研究协会支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中国)与德陆法出版社(意大利)共同主办,旨在搭建高水平的诗歌交流平台,深化中意文化艺术的互鉴与交流,推动两国文学以及出版...

中国作家与阿拉伯高级专家代表团座谈

中国作家与阿拉伯高级专家代表团座谈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源远流长,双方不断书写着东西交融、互学互鉴、互帮互助的佳话,让中阿两大文明在亚洲大陆两端相映生辉。8月28日下午,阿拉伯高级专家代表团到访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了现代作家书房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展,并与中国作家代表座谈。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中东分社副社长侯赛因·伊斯梅尔、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

文学为纽带 丝路添华章

“可爱啊 我的故乡塔尔巴哈台/青山环绕物产丰富/各民族和睦相处 热爱生活……”在《美丽的塔尔巴哈台》悠扬的歌声中,色彩鲜艳的长袍随风舞动,仿佛一朵朵绽开的花,舞者们用各民族的舞蹈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远道而来的中外作家的热情欢迎。这里的街巷阡陌间,常能见到各民族的人们唱着他们的故事和生活,翩翩起舞,让不少第一次前来的作家印象深刻。“塔尔巴...

中外作家“一带一路”文学交流活动在新疆塔城举办

中外作家“一带一路”文学交流活动在新疆塔城举办

7月29日下午,以“大美新疆·文学塔城”为主题,由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指导,新疆文联、新疆作协及塔城地委、行署主办的中外作家“一带一路”文学交流活动在新疆塔城开幕。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的近40位作家及学者齐聚活动开幕式暨“丝绸之路”新疆·塔城文学馆揭牌仪式,共话文学。吉狄马加、何建明、刘亮程等塔城文学馆驻馆作家获颁“塔城市荣誉市民...

从地方到世界:清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从地方到世界:清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不少汉学家、文学翻译家都没想到,抵达清溪村的当晚,迎接他们的会是一场精彩的花鼓戏表演。舞台上,演员们身着鲜艳戏服,用婉转悠扬的唱腔演绎现代花鼓戏《山那边人家》中周立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故事、经典花鼓戏《刘海砍樵》里狐仙与樵夫的爱情传奇……中外嘉宾在余音袅袅的花鼓戏韵中,切身感受到清溪文学村庄的文化气息与温度。 汉学家们走进周立波...

以译为桥 相拥未来 ——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侧记

以译为桥 相拥未来 ——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侧记

“文学是一种爱的感觉。如果不爱文学,就翻译不了文学。”来自西班牙的汉学家高伯译用“爱”来概括他对文学翻译事业的理解与坚守,这也是汉学家们共同的心声。 7月21日至24日,由中国作协、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为期4天的时间里,来自31个国家的39位汉学家与39位中国作家在此相逢,围绕“‘译’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