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崔天醍,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场监管文联作协分会会员。2015年由群言出版社出版中华传统服饰题材长篇小说伊舞华裳•如烟传》,2017年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当代创业题材长篇小说《我依然仰望星空》。2019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抗战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裁•缝》。作品数次被改编为有声小说。有声小说《暗•塔》在喜马拉雅“市场监管之声”频道点击率近百万。于全国各大文学性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万字。
作品简介:2021年9月,在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主办的“一带一路”文创大赛中,长篇小说《我的阿拉伯》荣获最具特色奖。
本文讲述了一位阿拉伯语系毕业的女大学生,由于对阿拉伯文化的向往,只身前往阿拉伯地区任教,在这一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了阿拉伯文化,后承借“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东风独立创业,发掘“一带一路”上的旅游文化。
作者通过深入调查挖掘一位曾前去埃及开罗支教的女教师任教期间的教学、生活、以及情感经历,衬托出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正于“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改变着这个时代,改变着这个世界。在关注这一大时代、大变革的同时,作品将目光对准了我国和中东地区的普通民众在这个大时代中产生的种种改变与矛盾,从普通民众的视角记录我国与中东交往的新篇章。
与此同时,作品还着重描写了大运河沿岸文化,将我国的大运河文化与“一带一路”另一端的苏伊士大运河巧妙融合,充分挖掘运河沿岸文化、旅游资源,贴合时代特点,体现互联网+时代普通百姓在追求个人理想,白手起家、独立创业过程中,结合时代潮流做出的转变。
作品节选:
经过了十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抵达埃及开罗国际机场。开罗不愧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机场高大、宽敞、明亮,各种滚梯、电梯十分便捷。行李区一字排开,分布了好几处,工作人员热情主动。不知不觉,我对埃及的好感就开始一点点积聚起来,让我开始对这个干净、古老文明而富有人情味的地方越发向往……
白色的长袍,黑色的头纱,到底是进入了阿拉伯地区,我完全置身于一个陌生而又新鲜的世界。大厅里不乏形形色色的人,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看着人们从身边走过,我有了拍照的欲望。
等候安检的片刻,和执勤人员商量,得到允许后,我举起了镜头。可爱的埃及小孩儿非常大方地对着我的镜头微笑,小小的脸蛋,长长的睫毛,配上一双格外明亮闪烁的大眼睛,真是教人怜爱不已。可惜我还没有拍够,就轮到我安检了。
我在埃及的工作主要是在开罗大学和当地的孔子学院教汉语,所以我的住处离开罗大学很近。我住的酒店式公寓距离开罗大学步行不过十分钟的距离,但是大使馆出于安全考虑,却提示我们每天打车出门。
我刚开始对此很不理解,还和房铃说:“你说大使馆是不是有点太谨慎了?”房铃皱皱眉:“也未必,可能现在埃及的局势确实比较紧张,我们还是一切小心为好吧。”
说实话我们住的地方风景很不错,一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尼罗河涨潮,白天可以看到行驶在尼罗河上的船只,晚上躺在床上,还可以看到点点星光映射在尼罗河水面,真是美极了。
但是很快,大使馆对我们的提醒就被印证并非是杞人忧天了。埃及新总统当选一周年之际,数百名的示威者在埃及各地要求其立即辞去总统职务。许多民众亦不满其任内对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处理方式,而、使得参与抗议活动的人数快速增长。
随后,在开罗,数万名民众陆续涌入位于市中心的解放广场和作为总统府的赫利奥波利斯宫附近,其他示威群众则在亚历山大、塞得港、苏伊士等城市聚集并表达不满。
随着事态的不断发展,开罗的形势也越来越紧张。不断有示威群众聚集在我的住处附近。然而对于这一切,我最初的心态居然是——好奇。
是的,从小生长在和平国度的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所以最开始,我真的是抱着新奇的心态来看待这些示威游行的。没课的时候,我和房铃就趴在房间里的窗户边上,看外面一拨又一拨的人们举着标语,喊着口号,经过我们的窗下。
然而随着军警的介入,事情又发生了转变。埃及政府出动军警,武力驱散前总统的支持者们。就在我的楼下,军警动用了催泪瓦斯。催泪瓦斯喷射出来的强烈刺激性气体在空气中四处弥漫开来,一阵喧哗声后,我看到原本拥挤的人群一下就散了开来,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不甘心离去,但在与军警对峙一阵之后,也都逐渐离去。
骤然看到这样的场面,我难免有些心悸。身旁的房铃问我:“蔷薇,你害怕不害怕?”我说:“是有些害怕,不过还好。”房铃点点头道:“嗯,我也有些害怕,但是既然我们选择了来这里,就要接受这里的一切。”
我说:“其实也还好,只要咱们保护好自己,不参与这里的政治行动,平时安分守己,政府也好,反对派也好,是不会伤害到我们的。”
我说的的确是事实。埃及虽说政局更迭频繁,但当地的反对派很有原则,抗议示威行动只针对政府官员和军警,是绝对不会主动伤害平民百姓的。
没想到我们刚一到埃及,就亲眼见证了如此激烈的政治冲突。随着伤亡人数的不断增加,埃及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我们就在这样的状态中,继续着我们在埃及的工作和生活。
我被选派前往开罗大学任教。开罗大学(Cairo University)简称开大,是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能在这样一所既有悠久历史传承,又具备现代化教学条件的知名大学任教,令我感到很是兴奋。
我在开罗大学为本科生上课,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化。来到开罗之前,我还为我自己的阿拉伯语水平担心,害怕我无法用阿语胜任讲课的工作。谁知到了埃及一看,当地人大多数的交流都使用英语,学校的授课也使用英语。
工作之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和房铃一起,游览开罗及周边的风光。要说起开罗的景观,最吸引我俩的,莫过于悬空教堂了。
圣母马利亚大教堂,又名悬空教堂,位于开罗老城区即科普特区。圣母马利亚教堂之所以称为悬空教堂,因为它盖在了以前的城墙南门上,并非真的悬吊在半空中。
我们经过数步攀登,爬上了这座中东地区最精致的教堂。埃及当地人称之为“El-Muallaqa”,有悬浮的意思。教堂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三世纪,由于人们需登上阶梯进入主堂,因此它也被称为“阶梯教堂”。如今,“悬空教堂”历经十六年的整修后,重新向公众开放。我们漫步在教堂中,聆听人们吟诵的科普特古语,感受着最宁静的内心。
教堂内部的黑坛桌椅、镶嵌象牙的屏大理石讲坛等都独具匠心。教堂内部用十三根石柱支撑的小祭坛,象征耶稣的十三门徒,其中一根是用黑色玄武岩制成的,代表出卖耶稣的犹大。教堂里还保留了许多圣者的遗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圣母玛丽亚的画像。
开罗就是这样,它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教我和房铃都欲罢不能。从本·埃兹拉犹太教堂出来后,我还想再去别处转转,却被房铃阻止了:“时间不早了,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吧。”
“急什么?咱们再在街上转转呗。”“别转了,你看咱俩这个穿着……还是少在街上出现为好。”开罗天气炎热,当时房铃穿了过膝长裙,上搭一件短袖开衫。而我则穿着七分裤和短袖T恤。
我说:“不用这么紧张吧?”房铃说:“你没听说吗?过去埃及当地的妇女出门,如果不包头巾的话,都会被人在脸上泼开水的。所以现在几乎没有女人不包头。”“可我们本来就是外国人啊。”“总之还是小心点好。”
房铃的小心或许有她的道理,但我也有我的理由。当时埃及虽说政治局势比较紧张,但是作为平民百姓来说,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在我教的班中,就有不少当地“兄弟会”的成员。其中,马哈茂德·哈塞尔就是十分典型的一位。
哈塞尔身材高大,平时常年蓄着大胡子,他为人十分谦和,班里的同学遇到困难,他都愿意出手相助。对待学业也十分勤奋,有不懂的问题经常和我交流。
有一次,哈塞尔来问我:“汪老师,我们埃及,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这是我们民族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你们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文明吗?”
我说道:“当然有,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二零七零年。大约在五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冶炼铜的技术。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人们就开始使用铁器;在制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同时,我们国家丝织生产也相当发达,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丝织技术。到了春秋时期,制钢技术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空前活跃,涌现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孔子、孟子和军事学家孙武等人物。”
“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长达二百五十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两千多年中一直被人们延用着。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组织了三十多万人在中国北部修建了绵延五千公里的长城。”
“古代的中国人很讲究死后的尊荣,认为人死后和生前一样重要,甚至死后更为重要。所以秦始皇在他生前就开始修筑庞大的坟墓。所以在西安发现的守护秦始皇陵的秦兵马俑震惊了世界。八千个如真人大小的陶俑、陶马和战车栩栩如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最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的‘丝绸之路’。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使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从中原扩展到了西域,就是今天的新疆及中亚一带。他派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从长安,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途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的道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中国绚丽的丝织品经此源源西运。”
“也就是说,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就已经连通了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只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手段所限,并没有通到埃及。”
哈塞尔点点头道:“我听说你们国家也有很多人都信仰伊斯兰教?”我点头道:“没错,在我们国家,有很多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比如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保安族等十余个民族都信奉伊斯兰教。”
哈塞尔惊讶道:“你们国家的民族可真多,不像我们埃及,只有阿拉伯人、 科普特人、努比亚人、贝都因人、贝扎人和柏柏尔人。当然,现在也有不少国外的移民。”
我说:“中国确实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过在我们国家,主体民族还是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哈塞尔说道:“这个我倒是知道,不过说实话,汪老师,你给我们讲了这么多中国文化,可我感觉,你们汉族是最没有特色的了。我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就你们汉族没有。我在电视上看过,就连过你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你们都是穿着西装。”
我一时间有些语塞,哈塞尔说的对吗?我们真的没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吗?回到住处后,我给国内的表嫂打电话:“嫂子,今天有学生问我,咱们汉族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吗?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我们的传统服饰是什么呢?是旗袍和唐装吗?”
电话那头的表嫂笑笑:“当然不是,旗袍和所谓唐装,都是基于满清旗装改良而成的。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汉服。”
“汉服?”“对,汉服并不是单指汉朝的服饰,汉服最早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自此以后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直到明朝覆亡,清军入关,实行剃发易服令,才使汉服不再成为汉民族日常穿着的服饰。但在当时,为了维护汉家衣冠,晚明无数义士为之流血牺牲,这也是‘江阴三日’、‘嘉定三屠’的由来,可见汉服对民众的意义有多重要。”
“《周易》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这也是汉服的基本形制。汉服的形制代表着汉族文化,其潇洒飘逸,尽显‘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深衣上衣下裳相连,用不同色彩作为布料为衣缘,使身体藏而不露,雍容典雅。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容。衣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副,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交领的左襟覆于右襟之上,也体现了左为阳在外,右为阴在内的阴阳观念。总之,深衣象征着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中华传统美德。”
“汉服不仅是我国的传统服饰,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国的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我说道:“哦,我知道汉服,就是古装电视剧里那些演员穿的吧?那些衣服袖子那么大,裙摆那么长,实在不适合我们现在日常穿着。”
表嫂又笑了:“准确地说,那都是为了迎合当今观众审美而制作的改良服饰,很多并不符合汉服形制。事实上,汉服有很多种样式,如唐朝流行齐胸襦裙,宋代流行褙子,明代则流行袄裙。同时,汉服自古以来就是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对比,汉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优异性。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束缚女性身体发展时,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还是很适合日常穿着的。”
我恍然:“原来是这样呀。”表嫂叹了口气,“可惜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汉服,更别提了解汉服蕴含的传统文化了。”
“所以你写了那么多小说,都是为了宣传汉服?”“嗯,算是吧,如果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服,哪怕只是多一个人开始知晓汉服,那我的努力就算没白费。不过现在国内已经有不少民间的汉服爱好者组织,我相信,复兴传统服饰文化,还是指日可待的。”
“你说国内有不少汉服爱好者组织?那他们的汉服都是从哪儿来的?自己做的吗?”“嗯,现在有不少专业的裁缝和服装设计师在从事汉服制作,想要定做一身汉服,倒是并不难,我自己就做了好几身呢。”
“真的吗?那你能不能帮我也做一身?我在国外,既然是教授中国文化,那么传统服饰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我想利用我现在的平台,也宣扬下我国的传统服饰。”
“没问题呀,回头你把你的尺寸发给我,我帮你定做了寄过去。”
我终究还是为我的大意付出了代价。进入十一月以后,北京早已被初冬的寒冷所侵染,埃及却依旧温暖如春。我穿了一件青花瓷印花的七分袖西装,走在尼罗河畔。
不知为何,我忽然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令我很是不适。突然,我的右手手腕一痛,似乎是被什么锋利的东西打中了,再仔细一看,手腕的皮肤破了一个小口子,鲜血当时就流出来了。我一边捂住手臂,一边回头四周寻找,只见我的右后方有一名十六、七岁的埃及男孩,手里挥舞着子弹枪,口中吹着口哨,一副若无其事地样子在街上走着。见到我在看他,便用鄙夷和愤怒的眼神狠狠瞪了我一眼。
我立时醒悟,在阿拉伯国家,除了双眼之外,女性外出是不能裸露任何部位的肌肤的。我抚摸着被打的手腕,心有余悸。
回到住处后,我第一时间把我所有“暴露”的衣服都收在了箱底,拿出了长衣长裤,发誓从今往后,只要上街,除了脸孔和双手之外,我决不再暴露一寸肌肤。
骤然遭遇这样的“袭击”,加上在异国生活的各种不适应,当晚睡前,我忍不住偷偷哭了一场。翌日清晨走进卫生间一照镜子,我立刻傻了眼,昨夜的哭泣使我的双眼红肿不堪,我赶紧拿出粉底简单化了化妆,企图遮盖一下,但显然没有太大效果。时间紧张,我来不及考虑太多,换上衣服,抓起手提包,就匆匆忙忙地出了门。
可就在出门拦出租车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我的嗓子也在昨晚哭哑了!这可真是个大问题!我拿出随身携带的润喉片含在嘴里,又猛灌了几口温水,期待上课时能有所缓解。
开始上课后没多久,我就注意到底下的学生开始窃窃私语地议论着什么,很显然,他们已经注意到了我红肿的眼眶。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的声音依旧沙哑,讲到后来,几乎有些声嘶力竭的感觉。
终于熬到了下课,我飞也似地奔向了卫生间,掏出粉饼,开始补妆。颜色深了不行,浅了不行,收拾了半天,上课铃就又响了。等我回到教室,才想起来,我忘记打水了。我的声音本就已经嘶哑,再加上口干舌燥,这节课可怎么上呀?
当我绝望地掀开杯子盖时,却惊喜地发现水杯已经满了,我试了一口水温,正合适。我用眼神四处探寻,正巧撞上了穆罕默德·易斯马尔的目光,他冲我微微一笑,又点了点头。
这节课下课后,我叫住了易斯马尔,问他:“是你帮我倒的水吗?”易斯马尔笑着点点头:“是啊,我看老师你嗓子有些哑了,可能是感冒了吧,就给你倒了些水。”事实上,配合着我红肿的双眼,谁看不出我的嗓子是被哭哑了的呢,但易斯马尔却说我是感冒,明显是为我留足了面子,这对于崇尚直来直去的埃及人来说,实属难得。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谢谢你啊。”“没有关系,汪老师,你的课讲得很精彩,你这个人也很有意思。”“啊?哪里有意思了?”“你和电影里演得中国人不一样。”“什么电影?电影里的中国人什么样?”
易斯马尔今年读大三,学的是会计专业,但他并不是我班上的学生,只是在有空时过来旁听我的课。至于他为什么会对我的课感兴趣,易斯马尔是这样说的:“汪老师,你看过一部电影,叫《فول الصين العظيم 》(伟大的中国蚕豆)吗?”
见我摇了摇头,易斯马尔续道:“那是我们埃及拍的一部电影,讲得是一个埃及小伙子在中国的奇遇。在那里面,中国人给我们的感觉是……呃,怎么说呢,有点怪,主动给他们钱他们都不会要,总是说‘卜咬,卜咬’。”
我不禁哑然失笑:“怪不得我上次去清真寺,有几个小孩子很激动地围着我,一直在说‘卜咬,卜咬’,我当时还不解其意。”易斯马尔点头道:“很多埃及人都把‘卜咬,卜咬’(不要,不要)当成了中文打招呼的语言。”
“在我们的印象里,中国女孩儿应该就是电影里演得那样,所有人都穿着缎子旗袍,但却没什么头脑,也没什么性格。可是汪老师你不一样,你很聪明,也很优秀,而且你穿西装的样子,也很是好看。”说完这句话,易斯马尔原本黝黑的脸孔忽然有些泛红。
我听到他的夸赞,也有些不好意思,只得把话岔开道:“是啊,其实我来埃及之前,对阿拉伯国家的印象也是所有男性都包着头巾,女性都穿着一水儿的黑袍子,来到这里才发现,其实埃及也是一个很丰富多彩的国家。说明我们中埃两国相互之间还需要更多的交流与了解,我想,这也是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
易斯马尔突然盯着我的眼睛,问道:“那么汪老师,你愿意跟我增加相互了解吗?”我一愣,看着他湛蓝色深邃的双眼,我的心忽然一动,我咧了咧嘴,说道:“那个……当然,我们是师生嘛,当然要多多交流多多沟通了。”
回家的路上,我走进一家音像商店,找到了《伟大的中国蚕豆》这部电影的光碟。这是一部十年前的电影,讲得是一名相貌平平的埃及青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阴差阳错地在一个风格古怪的中国建筑里参加了国际厨师比赛,并且用罐装蚕豆料理获得了大奖。之后,他又机缘巧合地学到了中国功夫,还抱得了美人归。
电影中的中国人的确如易斯马尔所说,人“傻”钱多,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滑稽。我看完电影之后沉默了许久,中埃两国的文化差异巨大,两国人民对对方的误读也很深,我到底该如何真正融入这里,并且靠自己的努力,减少这种误读呢?
来源:作者投稿
编辑: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