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1月,“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作家们走进广西,在这片承载着“一带一路”深厚历史底蕴的热土上,留下了生动的文字与美好的记忆。
(一)
广西的一场意外旅行
北京刚入冬,大地渐入萧条,应中国作协的邀请,我和来自港澳台的作家代表一同到广西省会南宁参加中国文学盛典,并展开采风之旅,感受少数民族文化创作的丰富成果,与爱文字的同好交流,实在是忙碌日常之中的一场温暖而美好的意外旅行。
广西,对我来说,有点熟悉但又很陌生。虽说在艺术圈工作这么多年,认识不少来自柳州、南宁等地的艺术工作者。2024年,由我筹划的海峡两岸青年文创艺术交流“元宇宙探戡队”的队员中,也有来自广西的青年学生,但我从未来过广西,因此出发前我就决定为这趟旅程,带上积极探索之心,套句时下年轻人的用语,这是一个为I人施上E人的咒语。
南宁是这次旅程的第一站,骏马奖颁奖晚会之后,大家对少数民族作家得奖作品都有认识之外,也了解到每个作家丰沛易感的内心和创作背后的故事,在此后的行程中,大家很自然地开始交流畅谈,当然也可能是前晚颁奖典礼前的团体大合照,那根热情火花的线已经被点燃了!
此趟旅程在前往柳州才算正式开始。第一站等着我们的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八寨景区,它由八个自然村寨组成,依山傍水小桥人家。村寨的建筑格外吸引我,比邻而建的屋舍,特别让人想一探究竟。内心这个想法还没表达出来,一下巴士迎面而来的一场火塘家宴,邀请我们感受一下侗族迎客的“最高礼遇”。这进门可是有规矩的,得先对歌。主人们唱歌欢迎,宾客们也得礼尚往来,来首歌回应方可进门。
门前的阿哥阿姐一开口就是嘹亮嗓音,唱完迎宾曲,到港澳台的作家们回礼了。我脑子里闪过了《高山青》的曲调,于是当下管不上长途车旅劳累与饥肠辘辘,回以不算优美但仍嘹亮的声音,不假思索地唱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厢算是回礼了。
一进屋就是满桌的丰盛菜肴等着我们,本以为围着火炕旁的小板凳坐下后,可以立刻祭上五脏庙了,没想到侗族朋友请客仪式感满满:吃饭前先茶后酒转个两圈。这可不是人站起来转喔,是一碗茶搭上一只筷子,一碗接一碗传下去,交给邻座之人,等大家手中都有这茶了再一起喝完。接着是一碗酒也搭上一只筷子,换个方向再传给邻座,等大家都有了酒,再度一起干完,如此,大家都得了一对筷子,也“餐前过招”了,就可以正式就餐。这个餐前仪式太欢快了,迅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还没开始吃饭,已经笑到合不拢嘴。
“ 有人要体验‘高山流水’吗?”
听见这句,我的E人人格驱动我立马举手起身大喊:“我!”
从高处倒下的酒,经过一个个酒器,最后流到宾客面前的杯子里,就着杯饮尽酒。重点在于迎宾曲唱得越久酒就倒得越多,客人那杯酒就喝得越多。歌不停,酒也不停,也就喝不停呀!
在大家的注目下,我依着歌声完成了“高山流水”的任务,也赢得了掌声。说真的,这体验感真不错,甜甜的酒也很好喝。我的旅行探索体验带动了兴致,又有两位伙伴接着参与体验,不亦乐乎。
在程阳八寨村里,我们还了解当地独特的社会型态及建筑特色,寨村中的鼓楼前妇女们穿着传统服装穿梭在村寨中,还原织布的景致,还有喊住我们邀请对歌的侗族姑娘;寨村另一边,我注意到了许多特色民宿和卖水果蔬菜的小摊,有着扎实的生活痕迹。依山傍水的小楼前,望着远山晴空,我想起正在推动的适合当代中国特色的田园生活的方案,也许这里可以结合寨村特质,让民族文艺特色更加凸显。
当新的一天又开始时,我们已从三江的侗族程阳八寨到了融水的苗族梦鸣苗寨。
与程阳八寨不同,梦鸣苗寨给人感觉更为外向活泼。年轻的姑娘小伙唱歌跳舞迎宾,现场教学分男女对唱山歌,拉开了一连串体验活动。
苗寨里姑娘们端起了竹竿,跳起了竹竿舞。打从我小学起,学校土风舞课里,竹竿舞就是其中一堂课嘛。另外两位台湾作家跟我一样,和苗族小姑娘们一起跳起来。虽然还是很紧张怕漏拍被竹竿夹了脚,但竹竿敲地的声音唤起了小时候的身体记忆,我们都跳得不错,轻松过关。
而同行的澳门作家还体验了苗寨姑爷的角色演绎,表白、求婚及成亲的过程。不知他当时的心情如何,但作为观众的我们可入戏了,还频频为他留影纪念。
侗族和苗族之旅之后,我与同行董老师及瓦老师在回南宁的路途上,讨论了许多关于台湾各少数民族和侗族及苗族文化的异同之处,这趟旅程探究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的确让我大有收获。
除了这两个寨村,我们也奔向大自然,去了茶山。当我们在茶园间漫步,拍照,追夕阳时,山顶上的观景楼里有个特别有情调的小哥弹着吉他唱歌,还邀请大家跟他一起唱,品一品当地的茶香。那瞬间我有点恍惚,觉得这个时空感好熟悉,以为自己到了台湾苗栗,小哥亲切的笑容,让我感觉到温暖。
回到南宁,登上青秀山俯瞰了南宁市的样貌。在这么一座城市植物园里,天然芬多精,特有的铁树园区,还有媲美普罗旺斯的花海……在不同的路线中享受天然氧吧,与自然为伍,这才是都市生活真正的奢侈品吧,南宁人民的幸福指数真的太高了。路边的棕榈树、电动机车、老城区街道商铺的调性和相似的湿度温度,让我恍惚以为来到台北的中永和地区;新城区则更具先进性;加之东盟其他国家的美食和各种文化融合,南宁的确是个多元又有趣的城市。
这次采风体验之旅,是一次很美好的交流。如果说有什么意外收获,我想应该是来自不同地区的作家们以文会友,收获彼此的真心情谊。再就是无论三江、融水或是南宁,最美好的不仅是风景,而是一路相伴的友人,以及所到之处的热情。
当然,这只是文化交流的起步,任何舞台都有新曲目的空间。广西除了自身独有的文化风貌之外,还担负着与东盟诸国共融交流的文化使命。希望再访时,无论是南宁、三江、融水、柳州或是桂林,都会有新的蜕变,我也期望有机会带上我的创意内容,一起去探索广西之美,分享于世。
(二)
程阳永济桥
人生要走许多的路,也要过许多的桥。
来到程阳八寨,你一定会过什么样的一条桥呢?
她有黛瓦的肤色,木质的底调,青石青砖的轮廓,走近一些,你看到桥的全身了,亭子、桥身、桥廊,走过去吧。撑红伞的侗族姑娘们在迎着你呢,也唱一首歌吧,走在桥的木地板上,那闪着时间光质的木纹,那在风雨中伫立的桥墩,那桥上的黛瓦,也同你一起歌唱了。
仿佛走进一段深远的时光,农耕的阿哥走过,清雅的侗族姑娘走过,挑担的母亲走过,年迈的阿公阿婆也走过。一段深远的时光,时光留住什么呢?斑驳的都随桥下的水流走了。
月亮的光华普照过她的,星光也爱过她,四周的田野,田野的稻谷,绿密的蔬菜,飞行的萤火虫,谁没有爱过她呢?
一座古老的风雨桥,她跨过一段河流,站在河边上,渡来来往往的人们。
也渡远道而来的客。风雨之中,没有比桥更坚固、恒久的温暖了。
程阳八寨
木屋瓦房,建造的城邦,石头早已被风霜打磨, 露出自然的色调。
白发的阿婆,在织布机上摇梭,也摇出不紧不慢的时光。
民族的服饰,鲜艳又朴素,在绣花的底纹中不语,不,它们不是沉默的,有灵巧的手缠绕、织布,有温柔的侗族阿妈轻轻地浆洗。
鼓楼的房檐,高出一片离家的白云,那轻灵的云朵,柔软地睡在鼓楼的瓦片上了,一定也有又美又好听的童话在瓦片跳舞吧!
小巷传出阿妹阿哥的歌谣,对唱吧,迎接远方的客人。
撑着红伞在桥上对歌的姑娘,也在笑啊,笑得水车都在转动了,摇起溪流的水珠,滴过青砖的桥墩,砌石的台阶,挂满灯笼的桥廊, 时光旧这样缓慢了下来,缓慢到不再流动了。
秋收后的田野,种满绿密的菜蔬,收割的禾杆拢起伞状的形,这是谁的故土和家园?
敦厚,古老,又柔软。
林木神居,水土有魂,客从异地来,也像是被家乡抱住了。
布央仙人山茶园
仙人亭建在茶园中央,弹吉他的男孩唱起粤语歌,来一首《光辉岁月》吧。来客说,男孩笑着弹起《光辉岁月》的节奏,我们就开始唱歌,就那样的在异乡,我们唱起一首香港街巷皆闻的歌。
落山的太阳,还有耀眼的光,不一会就柔和起来,火红的一片云霞,照着傍晚的天空,也照在梯级的茶山上。
浓绿的茶叶子,一片一片地,靠近了来客,茶的香气围过来了,大朵的白茶花,开得满枝头都是,那么莹然的身体,和浓绿的叶片,相亲相爱地在一个枝头接受落日的辉光。
我想它们也一样相亲相爱地接受露珠、晨阳、雨水、风雪,那甜的、苦的、酸的、辣的人间它们也接受过了吧。尽管这样,它们还保持着茶的本味,茶花的本香。这真是可贵得不得了的事情呢。
《光辉岁月》我们唱过了,和茶园弹吉他的男孩一起唱的,像是回到了热烈的青春,有无限的光辉的梦。
融水苗族
走进一个寨子,是梦鸣苗寨。梦也有声音吗?梦在鸣叫呢?叫来山鸟、叫来远方的客人。
着苗族服饰的姑娘在青石板路,跳舞迎接来客,北京、台湾、香港、澳门的座机被这样的热情感染。跳起竹竿舞,对起山歌来。
一个苗族姑娘,在找她的梦中情人,有心的郎在姑娘楼下唱歌。歌来歌往中,订下终身,浪漫的爱情,总是动人的。苗族的阿哥阿妹们对歌,就对下一辈子的姻缘。
火塘的炭火在燃烧,新郎在大锅中炒油茶,喝一碗吧,这热烈又温暖的火,烧出家的温度和家的美好。
吊脚楼的木梯子,走上去会有什么呢?染布的阿妹会抬起羞涩的脸庞,吹芦笙的阿哥会把音声调大。都是在欢迎着来客呢。
火塘上腊肉的香也飘出来了,勤劳的苗族人们用红薯做成的红薯粉也晾干了。空气里都是食物的清香。忍不住买了带回香港去。一定比想象中更美味吧,这来自苗族的粮食。
(三)
相遇
我向上看
云向下看
一抹淡风
送来
的不只是距离
原来
还有
融和
从此
正如融水之名
只懂无形地豢养
不需理由
让人放心的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所谓凭空而来
由广西之旅开始被重新定义
在时间之外
在地点之外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半
而是另一半
一个初相识的世界
一个全新款的心灵
三江啊三江
微入冬的三江依然婴绿
不知是否都摘取了浔江、榕江和融江童年的青涩记忆
百千年前的
谷稻继续平面
茶树继续立体
绿青的包围既挡住了阳光亦挡住了视野
这让目耳口鼻都模糊了
焦点
仿佛就要
把诗句
吐满
一
地
没有声势雷动
平和中
人自然也容易晃动
但不晃不代表不会晕醉
说起来
我都已很久没有醉过了
尤其只为美
那种美
得不是美人却竟如旧家无异
次第响起
侗族大歌
无指挥、无伴奏
不拿利刃
自然合声
既是人脸
亦是
气候
而在日落日出中打转
是每人隐约的笑纹
有特殊的作用
让不安归零
同时提醍人生本应拥有快乐
记不尽 实在记不尽
这所有的精魂
而通俗的旅游书
是一种宣传
不信不是
信也不是
毕竟
悠然
闩了门
那还是悠然
理应如此
(四)
满江红·骏马奔腾
骚客云来,翩跹舞、天青景俏。
稻浪滚、千重翠色,艳阳欢跳。
融水苗乡仙女美 ,三江侗寨琼浆妙。
港澳台、流水跃高山,情歌嘹。
凭风起,奔马啸;南宁聚,青春少。
阅人民千卷,群星辉耀。
佳作共传华夏梦,文魁齐颂风骚调。
今惜别、愿八桂飞腾,心花笑。
(用《词林正韵》仄声“啸“字韵)
注:高山流水饮酒礼是侗族饮食文化的最高礼仪
文章编辑:杨冰慧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